• 首页
  • 研院概况
  • 研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科学研究
  • 学术团队
  • 媒体研院
  • 名家工作室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首页
  • 研院概况
  • 研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科学研究
  • 学术团队
  • 媒体研院
  • 名家工作室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学校主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学研究

刘冠军:解读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发布时间:2022-11-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那么,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用23个字符、两个关键词下了明确定义:“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定义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从党的百余年历史维度看,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的中国共产党,把建设现代化国家作为孜孜以求的宏伟目标,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经过百余年的艰辛探索、接续奋斗,创造了人类现代化史上的中国式现代化。从新时代十年的奋斗历程看,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从未来发展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开创者、推进者和拓展者。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非其他主义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情相结合,借鉴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规律性经验,创造性地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立足新时代实际,概括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总结现代化建设历史规律,提炼现代化建设基本规律,擘画现代化建设宏伟蓝图,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创造、推进和拓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定型铸魂为“中国式现代化”,进而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因此,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定义的科学内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在思想认识上,既有利于深刻理解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更有利于深刻把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实践行动上,则有助于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更加坚定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等重大原则,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在党领导下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增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自觉和自信。

  

  (作者简介:刘冠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来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闻网

版权所有: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学院
联系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张家路口121号
邮政编码:100070 联系电话:010-83952468